你的位置:首頁 >> 理論學習與思想教育 >> 正文
樹立良好學風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要保證
李景田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zhàn)略任務抓緊抓好。加強學風建設,樹立良好學風是落實這一戰(zhàn)略任務的重要保證。
一、學風建設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yè)興衰成敗的重大問題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學風建設,這是我們黨從血的教訓中總結出的一條極為寶貴的經驗。
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積極研究中國國情和革命斗爭狀況,寫下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文章,從理論上解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和中國革命最主要的同盟軍問題。但是,由于當時我們黨還處在幼年時期,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中國社會狀況以及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guī)律,缺乏深刻認識,還不善于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踐結合起來。同時共產國際及其在中國的代表在指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雖然起了積極的作用,但由于難以在短時間內真正全面了解中國的情況,不可避免地作出了許多錯誤指示。正是這些影響,使黨的中央機關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放棄了無產階級對于農民群眾、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領導權,特別是武裝力量的領導權。這是導致大革命失敗的主觀方面的主要原因。
大革命失敗以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當時中國的實際出發(fā),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開創(chuàng)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國革命不僅堅持了下來,還一度走向復興。但是,由于黨內一些領導同志和共產國際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條主義的理解,對中國情況和革命實際缺乏正確認識,黨內部分同志“左”傾急性病逐漸滋長,“左”傾冒險主義甚至在黨中央占據了統(tǒng)治地位。1934年1月,黨的六屆五中全會不顧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和第五次反“圍剿”斗爭的不利形勢,把“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推向頂點,導致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中失敗。
這兩次革命斗爭失敗的原因,客觀上是由于反革命力量過于強大,主觀上則主要是領導中國革命的共產黨人對怎么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沒有很好破題。沉痛的教訓使中國共產黨人明白了兩個道理:一是中國革命必須由熟悉中國情況的人來領導;二是中國革命絕不能照搬別國模式。也就是說,不聯系實際,生吞活剝馬克思主義書本上的個別詞句,搞教條主義,或者照搬別國的經驗和共產國際的決議,都不可能成功。這樣,在決定中國革命前途和命運的緊急關頭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才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長征勝利后,我們黨為了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從1942年開始在全黨進行整風,從思想根源上糾正了黨的歷史上歷次“左”傾和右傾錯誤,使全黨從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精神枷鎖中解放出來,提高了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此后,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每當重大轉折時期和重要時刻,黨都高度重視、反復強調加強學習和學風建設,督促黨員、干部堅持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問題說到底是思想路線問題。思想路線端正,黨和黨的事業(yè)就興旺發(fā)達;思想路線出現偏差,黨及其所領導的革命、建設事業(yè)就要遭受挫折。新中國建立后,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在迅速醫(yī)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基礎上,開始進行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轉變和探索。1956年,隨著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黨面臨著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全新課題。毛澤東同志在借鑒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開始思考在中國怎樣建設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問題,形成了許多科學認識和寶貴思想成果,使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其間,也經歷了曲折,發(fā)生了嚴重失誤特別是“文化大革命”那樣全局性的錯誤,使社會主義事業(yè)遭遇重大挫折。一個重要原因是毛澤東同志脫離了當時中國的實際,對形勢作出了錯誤估計,使這些正確思想有不少沒有得到貫徹落實。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大力弘揚馬克思主義學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準確把握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形成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的改革和發(fā)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繼續(xù)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深化了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問題的認識,形成了科學發(fā)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思想,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二、學風問題關系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的成效
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需要學習和掌握的東西很多。要著眼提高理論素養(yǎng),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要著眼做好本職工作,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guī),學習黨的歷史,廣泛學習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社會和國際等各方面知識,學習與崗位職責相關的新知識、新技能;要著眼完善知識結構,廣泛學習哲學、歷史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習現代市場經濟、現代國際關系、現代管理等方面知識。最重要的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長期戰(zhàn)略任務,是我們黨推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經驗。
各方面的學習都有個學風問題,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尤其強調學風,主要是針對理論學習特別是針對黨員領導干部怎么對待馬克思主義而言的。當前,在學風上仍然存在兩種錯誤傾向。
一是不重視理論、不注重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錯誤傾向。從干部隊伍的實際情況看,輕視、忽視理論和理論學習的傾向有多種表現。有的認為馬克思主義過時了,不管用了,不愿學;有的以工作忙、沒時間為由,逃避學;有的熱衷于迎來送往,陷于“文山會海”,無暇學;有的學習理論不刻苦、不鉆研,淺嘗輒止,滿足于一知半解,不深學,等等。干部隊伍中不少人不重視理論、不注重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一個小問題。一方面,領導干部的理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其思想水平和政治前途。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不注意學習,忙于事務,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說要變質,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個危險的起點”。干部隊伍中存在的思想空虛、精神萎靡,政治意識淡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不強,以及理想信念動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扭曲,背離黨的宗旨,甚至以權謀私,違法亂紀,走上犯罪道路等現象,就是由于放松理論學習、思想庸俗化而導致的。另一方面,領導干部的理論水平,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其實際工作能力和工作績效。干部隊伍中存在的習慣于憑過去的經驗和照搬別人的經驗辦事,或者就事論事,被現象牽著鼻子走,“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以致在實際工作中出現偏差,造成失誤等現象,就是由于理論素養(yǎng)、理論思維薄弱而導致的。
二是不重視實際,遇到問題仍然習慣從馬克思主義經典那里找現成答案,照搬本本、條條的錯誤傾向。馬克思主義是由許多基本原理和具體結論構成的體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即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全部內容中的最基本的東西,具有永恒價值和普遍意義,必須長期堅持。至于馬克思、恩格斯針對特定情況、特定條件所作的具體結論,有的是對的,有的不一定對;有的當時對,現在不一定對;有的在歐洲對,在亞洲不一定對;有的在發(fā)達國家對,在落后國家不一定對。這是真理的相對性。它要求我們不能一遇到新問題,就到馬列著作中去找現成答案。有的有答案,有的沒答案;有答案的照搬過來,也不一定管用。我們不能苛求100多年前的人,要為100多年以后或幾百年以后復雜、豐富的實踐活動提供一勞永逸的“靈丹妙藥”,而要靠我們自己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立足中國實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這兩種錯誤傾向的癥結,根本上還是毛澤東同志當年批評過的主觀主義學風。對于一個黨來說,如果對理論不重視、理論上不成熟,對實際也不重視、不能從實際出發(fā),這個黨就危險了。因此,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我們必須極力防止和蕩滌這兩種錯誤傾向,既要注重理論,又要注重實際;既要堅持理論,又要發(fā)展理論;既要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學生,又要當群眾的學生;既不做“盲目的實干家”,也不做“空頭的理論家”。只有這樣,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見實效、上水平。
三、必須堅持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以優(yōu)良學風保證和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必須堅持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具體說,要注意幾個問題。
1.深入學習理論,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理論聯系實際,前提是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對于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而言,學習理論包括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重要的是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這一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更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任何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都是特定歷史特定條件的產物,都打上了特定的時空烙印。因此,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發(fā)表25年后,強調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還是“完全正確的”。同時,又敏銳地認識到,這個綱領有些地方已經過時了,有的闡述是不完全的,學習研究時應該著重注意。馬克思、恩格斯對待自己的理論的態(tài)度,是我們今天學習馬克思主義時應有的態(tài)度。
2.注意運用理論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在不斷解決新問題中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學習馬克思主義,不是為了好看,也不是為了在別人面前炫耀。學習的目的全在于應用。否則,只能算是“空頭理論家”,黨不需要,人民不需要。因此,學習馬克思主義,必須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fā)展。這里的實際,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空間上的實際,即世界的實際,國家的實際,本地區(qū)、本單位、本部門的實際,把理論與不同地方的實際相結合,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毛澤東同志稱之為“因地制宜”;二是時間上的實際,社會是在不斷前進的,實踐是在不斷發(fā)展的,過去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東西,照搬過來指導今天的實踐就可能不正確,把理論與不斷發(fā)展變化著的實際相結合,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發(fā)展的實踐中,不斷作出符合時代需要、國情需要和現實需要的理論創(chuàng)造,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稱之為“與時俱進”。既“因地制宜”,又“與時俱進”,這是我們的事業(yè)長盛不衰,我們的理論永遠生機勃勃的制勝法寶。
3.善于把理論學習與加強主觀世界改造結合起來,改造自己的思想意識、思想方法和認識能力。主觀世界的改造,既要解決能不能的問題,也要解決敢不敢、想不想的問題。改造主觀世界與認識客觀世界、參加現實實踐和加強自我修養(yǎng)是有機結合的。只有虛心向書本、群眾和實踐學習,才能解決能不能的問題。這是不少領導干部需要繼續(xù)努力的。同時,也要看到,在現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干部,理論功底比較深,嘴上功夫也很過硬,寫起文章來洋洋灑灑,講起話來口若懸河,并不缺乏改造主觀世界的能力,而是缺乏勇氣,缺乏自覺性。有的怕擔風險,不敢沖破理論框框,不敢積極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有的宗旨意識淡漠、意志薄弱,經不起誘惑、守不住防線。只有加強黨性修養(yǎng),對黨忠誠、對人民忠心,才能解決敢不敢和想不想的問題。我們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通過加強理論學習,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增強改造主觀世界的意識和能力。
4. 把解決學風問題與解決文風問題結合起來,切實改進文風。學風與文風緊密相連,文風是學風的表現形式,改進學風必須改進文風。我們要提倡短、實、新的優(yōu)良文風,反對長、空、假的不良文風。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聯系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必須使馬克思主義在表現形式上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在黨的歷史上,無論是毛澤東同志還是鄧小平同志的文章,講問題絕不是從理論到理論,而是從實際情況出發(fā),遇到問題,就實實在在去解決,不講空話、套話;都是樸實的語言,甚至是大白話,沒有人看不懂;都是以簡明扼要的論述闡明深刻的戰(zhàn)略思想和理論觀點,不講長話。《鄧小平文選》中的不少重要篇目,篇幅都不長,論述提綱挈領,十分扼要,內涵卻又相當豐富、深刻。這樣的理論著作,人民群眾樂于接受,便于理解,易于掌握。文風之優(yōu)劣,取決于很多因素,就其根本而言,取決于我們是否真正堅持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是否真正具有對人民、對國家高度負責的精神。在今天,對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來說,文風與學風、政風、黨風是聯系在一起的。堅持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必須解決好文風問題,注重講短話、講明白話、講管用的話。在克服不良文風問題上,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要起帶頭作用,要像鄧小平同志說的那樣,領導干部要學會拿起筆桿子,如果時間和條件允許,要盡可能自己動手。同時,要把改進文風同改進干部工作作風結合起來,同改進黨的作風統(tǒng)一起來,特別是要大力改進會風。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